本篇文章3293字,读完约8分钟
虽然《新资本协议》在世界第一金融市场的实施已成定局,但中国金融业准备不充分的《新资本协议》不仅对风险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也是风险管理流程的重组,实施过程一般是风险管理的政策、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授权。 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管理方法没有吸收激励兼容性的理念,是最大的缺陷——目前影响世界金融界最深的风险管理大致是巴塞尔的《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 这项新协议从1999年6月开始提出草案,此后的6年间一直是国际金融界讨论的重要问题 巴塞尔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了三次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定量影响测算( qis ),经过三次征求意见,终于于2004年6月26日确定。 新协议表示,将于2006年底在10国集团举行的欧盟25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将利用新协议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 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也将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实施新协议 目前,中国银监会对新协议的实施制定了“两步走”和“双轨制”的战略,但从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实际运行来看,公众对新协议可能带来的冲击认知还不够充分 资本管理理念的挑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当局将资本视为银行的最后一道防线 银行风险管理不完善,储备资产枯竭时,资本可以吸收损失防止银行破产 但是,在中国,银行存款业务大跌表明,惜败迅速转为贷款扩张,银行资产负债的运行没有资本约束。 因此,银行必须树立资本管理理念,不断增加资本金压力,制约资产扩张,扩大资本金渠道 新协议加深了对资本的认识,试图将银行的资本要求与银行面临的风险密切联系起来,使银行能够根据越来越多的风险评估来确定资本水平。 对中小银行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协会第十五届年会的讲话中,西班牙银行行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强调,为了保证新协议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委员会将探索均衡的做法,适用于国际银行,适用于任何小型、区域性银行。 在中国海外拥有分行的几大商业银行,被外国监管当局视为“国际活动银行” 它们从2007年开始,在发达国家设立分店需要按照东道国监管当局的要求执行新的协议。 那时,如果总行继续使用以前流传的风险管理系统,就意味着在一家银行内部使用两个风险管理系统,其价格很高。 对于中小银行,中国银监会应该借鉴以新协议为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接近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 但是,中小商业银行受规模、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单独建立了满足新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系统,价格较高 风险管理体系结构重组的挑战新协议不仅是风险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也是风险管理流程的重组,实施过程一般需要深刻变革风险管理的政策、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授权等制度环境 这是因为在中国,新协议的实施不仅仅是金融风险技术和模式的问题,还有风险管理架构的重组问题。 相比之下,后者可能更难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银行风险管理仍存在较大缺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监管当局监督检查是成功实施新协定的关键。 因为,他们多次都应该完全或基本遵守比较有效的银行监管核心,几乎以1988年协议为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向新协议过渡的基础。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得到判断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约有一半与核心基本不一致。 2/3以上的国家不符合市场和其他风险管理核心1/3以上的国家在贷款判断和准备金计提方面的核心和大致上与会计和新闻规定的核心不一致。 数据不足的挑战只是新协议要求的信用风险内部评估对数据的要求,需要一定年限的违约历史数据和一定年限的检查,因此可以建立新协议所需的内部风险模型。 因此,中国在2006年暂时可以不执行新的协议,但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开展数据采集和模型业务,组织违约数据的采集和信贷回收记录等基础性数据积累工作。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面临着从行政导向到风险导向的挑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业务授权、激励约束等机制如果仍然遵循行政指导,就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 真正的商业银行是风险导向的,这是新协议实施的微观基础 银行集团监管的挑战可以适当扩大资本充足约束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本套期保值行为 例如,1988年的资本合同并不要求控股企业的资本充足率,多家银行为了逃避资本约束纷纷使用控股企业的形式 在新的协议框架下,主导商业银行领域业务的控股企业必须受资本充足率的约束 新协议对银行集团监管要求明确了目前金融控股企业监管的体制性缺陷:缺乏明确的定义、资本金核算、市场准入和退出、关联交易监管和新闻披露等基本监管要求。 金融控股企业成为我国当前潜在的金融风险风险,监管套期保值监管真空至关重要 激励兼容理念的挑战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方法没有吸收激励兼容的理念,是最大的缺陷 激励兼容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不应只从监管目标出发设立监管措施,而是应参照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约束纳入监管范畴,诱惑这两种力量支持监管目标的实现。 基于监管目标,只考虑金融机构的优势和快速发展,是激励不相容监管的基本特征 激励不兼容的监管必然会使商业银行付出巨大的监管遵从价格,失去开拓新市场的盈利机会,而且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 监管机构不能及时回应金融市场的诉求,因此成为了金融创新的抑制因素 因此,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的迅速发展,越来越重视激励的兼容性,强调金融机构的业务目标与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的一致和协调 联邦储备系统主席格林斯潘简单地定义了激励兼容的监管。 也就是说,激励相容性监管不是违背投资者和银行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监管,必须一致。 鼓励兼容监管的理念经常体现在巴塞尔新的资本协议中 例如,新的资本合同提供了金融机构可以选择的难度不同的风险管理系统。 而且,要选择风险管理更加困难的金融机构,所需的配置资本金通常较少,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更为积极。 这显然比1988年巴塞尔协议使用了单一的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更好地调整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 监管和尊重市场的挑战新协议不仅强调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约束,还强调金融机构的自身约束和新闻披露的市场约束,三方形成了新协议“三大支柱”。 在1988年的资本协定中,监管者的定位比较消极 然而,根据新协议的要求,监管者将判断银行决策资本足够水平的内部流程,以保证监管者评估得当 监管当局的责任是确保银行系统安全稳健,管理银行的领导能力强,能够胜任员工。 但是监管当局不是银行的管理者,关于银行风险应对的决定必须由银行管理者和董事会负责 监督管理当局可以与管理者进行对话,对管理者采取积极谨慎的行动,努力提高业绩 在监管机构越来越大的决定权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融监管行为的主观和随意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金融监管问责评估,监督监管行为。 鼓励金融创新的挑战与金融创新相对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监管机构也经历了从抑制到鼓励的过程 事实上,在行政规制的监管环境下,许多金融创新可能以绕过法律法规、行政审批等为最初目的,但这并不是监管者消灭创新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改善监管的推动力。 因为来自金融机构的创新反映了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诉求,反映了金融体系快速发展的新趋势 例如,绕过税收法规带来的金融创新,可能反映出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一点问题,税收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改善税收管理,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 要促进这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维持明确、透明、公开的金融创新监管规则和程序 要想转型为透明的挑战银行,就必须像公用企业一样进行新闻披露。 因为银行的风险关系到公共利益 在新的资本框架中,对银行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重要新闻的披露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新框架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使银行比较有效合理地分配资金、控制风险的作用,经营稳健良好的银行,可以以更有利的价格和条件获得资金,高风险银行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 因此,这种市场奖惩机制可以使银行维持足够的资本水平,支持监管当局更有效地运作 为了确保市场约束的比较有效的实施,必然要求建立银行新闻披露制度 (作者是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标题:“中国经济网”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fzyl/1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