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1字,读完约4分钟

1980年,两个表面似乎与性无关的事物横空而生,它们为中国人人性观念的巨大变化敞开了大门。 这些是1980年发表的新婚姻法和1980年提出并开始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

新婚姻法写了离婚的必要条件。 第一,双方的感情确实破裂了。 第二,被调解无效。 从此,中国人逐渐确立了一系列的新观念:爱是婚姻的灵魂,爱是最高的,没有爱的婚姻才是不道德的。

从1980年开始,独生子女政策成为国策,成为大多数城市夫妇的自觉行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主张合法铺天盖地:人们过性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孩子。 大多数中国人都在心里明白,这是为了表达爱,追求身心的乐趣。 然后,渐渐地,不是有没有孩子,而是有没有乐趣开始成为衡量夫妻婚姻质量的重要标准。 更多的人开始寻求夫妻之间能让双方开心的性行为习惯。 性知识性科学开始成为人们迫切的诉求。 几乎所有性方面以前流传下来的观念都受到质疑。

“做爱,为了情感与乐趣”

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妇女怀孕、生殖和育儿,减少了对怀孕可能性的恐惧和担忧。 这样,女性可以投入性生活的时间就会增加,女性潜在的性欲望和性能力也会得到释放。

1985年:两本书激活中国性学

阮芳赋的《性知识手册》和吴阶平的《性医学》是1985年前后破禁区的作品,终于在1988年催生了第一本《性学热》。

80年代初期的“陈世美”和“第三者插足”,开始“不伦”,接着完全成了褒义的“旁家”和“恋人”。 从前带有粗俗色彩的“上床”,变成了中性的“性生活”,然后变成了极其感情化的“做爱”。 官方采用的“色情”一词,在一些人那里被称为“毛片”,不再轻蔑。

“做爱,为了情感与乐趣”

当然,那时的中国人基本上想多了,做少了。 几位研究者的不同调查显示,大城市容忍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人非常多,超过半数,但自己真正这样做的人非常少,只有百分之几。

1992年:性和恋爱结婚脱离

1992年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以个人为单位,在性方面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个人化,已经很难用任何统一的理论来解释。 不是人们的性观念问题得到了处理,而是性观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个人选择和个人行为中,所以更多的人是根据自己的现实利益行事,而不是基于任何理论或大众观念。

“做爱,为了情感与乐趣”

这是因为,我们能够理解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中,两种新现象成为“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的丑恶现象。 关于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关注婚前、婚外的性行为和性关系。 二、从1992年开始,与恋爱、结婚关系不大的现象开始成为谈论性别问题时的热点。 那就是卖淫,以及作为其扩展拷贝的“傍大金”、“养小蜜”、“妾”。

“做爱,为了情感与乐趣”

2000年:性,男性为弱者

根据笔者1994年的调查数据,在婚内性生活中,女性的期望、企划、评定标准很高,开始超过男性。 因为这个女性的丧失、不满和改变意愿也开始超过男性。 在1989年和之前的各项调查中,几乎所有方面男性的期望都比女性高。

根据笔者1991年和1995年分别进行的调查,北京市的大学生中,现在的女性进行各种各样的性活动的人比1991年的女性有了显着的增加。 但是,在男性中,这个比例持平!

中国很多男性认为性知识不过是一点点的性妙手。 因此,男性不太了解性的内心知识,无法正视自己。 因此,在性方面,男性在90年代开始落后于女性的发展。

最明显的阴盛阳衰退是“壮阳药”泛滥。 这确实表明,中国男性的性心理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擅长变化了的女性。 笔者相信,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中,中国将进入“性、男性为弱者”的时代。

标题:“做爱,为了情感与乐趣”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fzyl/1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