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04字,读完约10分钟
华林寺大殿现在的样子
文化财产的名片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州市区屏山南麓,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制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1982年,国务院宣布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机构。
华林寺初名叫“越山吉祥禅院”,是公元964年吴越鲍修让建造的。 有南宋名相张浚的读书所“绝学宿舍”,高宗赵构御书《越山》《环峰》在寺中刻石,至今仍留有残碑。 禅院在明正统9年( 1444年)被授予“华林寺”的称号,寺名至今。
寺庙经过一些兴废,只剩下正殿了。 通过采样测量,确认了大殿是千年前的原构。 面广三间,进深八架椽,单檐九脊顶,高15.5米,建筑面积574平方米。 规格超等,三开间佛殿的“材”和九开间用“材”均等看待。 古风大,方法特殊,结构严谨,简洁,空间设计、造型、工艺都炉火纯青。
据中、日专家学者考证,日本镰仓时代( 1185年—1333年)“大佛”(“天竺大人”)的建筑受华林寺建筑风格的影响,正殿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佐证。
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州市区屏山南麓,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制建筑物。 通过采样测量,确认了大殿是千年前的原构。 在国内知名的古代木造建筑中,福州华林寺大殿的年代顺序居全国第7位。 华林寺大殿能保留至今,加上历代不断的保养维修,其自身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964年福州华林寺外观
前世的传说
千年古殿再生记
人杨秉纶(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在修复过程中,对正殿的构件进行了采样,经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所用碳14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实测和考证的断代,确认正殿为千年前的遗物,在福建文化史上记录了重要的一页。
华林寺大殿的保护事业也像它的历史一样,曲折坎坷。
1953年秋,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福州市鼓楼区屏山下的华林寺进行了调查,当时对其断代问题尚无定论,必须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时大殿的情况是正面七间、进深八间、九脊重屋檐、副楼梯周围。 五代时期原有的构造(广三间·深四间、九脊片屋檐),被后期扩张的部分和走廊包围。 供奉在殿中的泥人释迦正座须弥座,有木雕做后卫。 佛前为阿难、迦叶两弟子侍立。 殿扩张的两侧和后侧供奉二十四诸天神。 除正殿外,还有山门、天王殿、两廊僧宿舍、明离殿(火神殿)、普济堂等多处附属建筑。
此后,由于该寺停止了宗教活动,除大殿受法律保护,由文化部大门照管外,其余建筑未得到维护,20世纪60年代相继荒废、倒塌。
1966年上半年,为保护大殿,文化部门拨出专项资金,在大殿周围筑起围墙,加以保护。 同年6月,由于“破四旧”运动,殿内佛像全部被推倒,须弥座成为平地,大殿被占领。
1970年左右,正殿被机关用地包围。 本来计划拆除大殿,但幸运的是,当时的政府办公室仓库不足,大殿被用作堆放垃圾的地方,避免了解体的危害。 当时殿前建了汽车修理厂,殿的东侧是锯木厂,殿的东边是机车停车场,殿的后面建了大楼,殿的前后廊阻碍了机关大院的交通,前后被锯坏了。
1979年,清华大学教授莫宗江到厦门考察,然后通过福州。 莫教授非常客气地要求说:“我想久闻福州华林寺的正殿,看一下。” 亲眼所见,让老教授流连忘返,没想到整整延长了三天的旅行期。 莫教授认为,华林寺大殿是全国现存的屈指可数的古建筑精品。 回到北京后,他试图马上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请报告。
1980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莫宗江教授率两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来到福州考察测绘大殿,华林寺大殿无疑是千年前的木结构建筑,被推荐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机构。
1981年,有人向当时的省党委书记项南同志反映:“没有什么价值的破庙被放在政府大院里,影响大院的维修。” 项南亲自来看看这座破寺里有什么。 我一听到消息就赶到现场的时候,项南同志单刀直入地问。 “你们这个(庙里的)怎么了? 有什么价值? ’我请他进入殿内,介绍五代时代的原结构,并给他看了测绘和复原设计图纸。 项南看到这件事很高兴,说:“请好好保护正殿。 将来殿的周围会种更多的树。”
晚上,我以个人名义写了3000字的长信,专门讲述了正殿的历史、结构、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不到三天,项书记在信中表示:“正殿必须好好保护。 制定保护计划,请国家文物局专家审定。 ”。 被省文化局批准,省、市文化部门松了一口气,发现此前跑福州八一水库、山、鼓山等地,不符合搬迁保护这一千年木结构建筑的自然条件。 项书记用锤子决定声音,当场保护正殿。
1982年,大殿被国务院宣布为“国保单位”,国家文物局派出古建专家、高级工程师祁英涛等来到福州,实地考察华林寺大殿,确认大殿必须尽快修缮。 1984年6月,高级工程师李竹君奉命来福州研讨修复工程。 随后规定了大殿的绝对保护范围:占地5500平方米。 明确搬迁了汽车修理厂(消费100万元)和队伍,为保护千年大殿提供了基本条件。
1986年初,建立福州华林寺大殿修复工程办公室,由国家文物局专家李竹君工程师主持大殿落架修复工程,大殿新地址比原地址向东移动14.6米,向南移动8.3米。 我被指定负责现场工程。 我们经过实测、落架华林寺大殿(从上到下,依次卸下各个构件)、修整、调整,重新组装。
1991年,经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检查组检查评定,“工程质量合格,进行验收。 ”。 到现在为止持续了约6年( 1985年—1991年)的华林寺大殿保护工
华林寺大殿剖面图
今生物语
大殿的看守人
□郭大路文/图
杨秉纶生于1933年,今年是米寿。 如果不是去年摔倒生病了,我现在还到处走。
福建省第一所考古技术学校,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业务干部陈忠官、曾凡、林钋给他们上了考古理论课。 1964年,在中国古建筑修整所举办的古建筑测绘培训班学习,梁思成讲授古建筑概论,罗哲文讲授古建筑史……在顶级名师的言传身教中,杨秉纶和同事们,成为文保工作“拼命三郎”。
华林寺大殿的修复工程历时数年,前后花了150万元。 工程结束后,杨秉纶刻了两块石碑,镶在山门两侧的护壁上。 右边的石碑上有他写的《修理福州华林寺大殿记》,写了华林寺修复工作的一段话,用了小时候补习班老师教授骈文的基础,“没能提高石基、台基。 正殿掉在架子上,旧了。 修补部件、化学工艺; 特制的吻兽,高屋顶。 房檐交错,星星如雨落下。 重建建筑物,分列东西。 铺着甬路,绿树依依不舍。 乌波罗斯,铺山门威仪。 围墙坚固,芳草丛生。
1986年华林寺大殿落架大修中,为了长时间保护大殿,增设了高1.2米的大殿底座,用化学材料加固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保存了现有的构筑物。 根据正殿的规定、风格、文案,恢复了山门、东西配殿、庭壁等附属建筑物,当时指定杨秉尼龙设计进行了修理。
1999年,华林寺大殿修复工程被评为“建国50周年福建省十项文化古迹保护成果项目”之一。 这个时候,杨秉纶退休了,但是女儿杨晓蕾还在守护正殿。
杨晓蕾说,小时候住在闽王祠一带。 第一次知道华林寺,是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听说附近的中学有看门的老人时,孩子们被称为“乌鲁伯伯”的,是以前华林寺的小家伙。
1992年,杨晓蕾通过招募,成为华林寺大殿的讲解员。 杨秉纶很高兴,给了女儿清华大学建筑系编的论文集,200多页。 然后,把有关华林寺大殿的论文全部翻译完,“全部背完了。 你会的。 ”
年,杨晓蕾想起当时背负论文的痛苦,在微信上流下了眼泪的表情。 “很难! 忘记背前、背后”。
刚工作的时候,华林寺大殿前还是绿化带,上班进门,感觉很荒凉。 然后,老和尚来这里挂单,说你们山门的额头上写着“华林寺”,怎么不能住? 杨晓蕾等人费了半天口舌,解释说这个正殿是超大型文化财产……
“最可怕的是参观者在正殿抽烟。 啊,我们整个正殿都是用木头做的。 在哪里能忍受这些烟头呢? 多年过去了,我觉得我是捡烟头的人。 走在一群游客的路上会“巡视”。 ”杨晓蕾说,正殿太贵重了,不管发生什么事,真的不能负责。
杨晓蕾现在也从华林寺大殿保管所退休一年多了,卸下工作后,睡眠好多了。
“我们华林寺大殿保管处的首任所长是钟同,我来的不到几个月,他就被调走了。 我记得手表的画很好。 接下来是葛敏所长和陈炘所长。 山前的一对狮子,是陈所从市里的文博运来的。 葛所主办的2000年大殿屋顶翻新、使用的瓦材,我记得1986年维修时李竹君工程师按照当时的古建维修标准准备了很多。 ”。 杨晓蕾说,华林寺大殿的保护凝聚着一代文物人的汗水。
现任华林寺大殿保管所所长陈ত旻,“80后”。 陈怟表示,华林寺大殿开放后,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屋面翻浆工程。 年再次立项修缮,大殿屋顶修缮、大殿木框架维修、附属建筑物维修……福州市博物馆于年完成华林寺大殿维修工程,并于当年重新开工。
关于华林寺大殿未来的保护计划,陈怟说:“不能进行商业开发。 华林寺大殿今后也以保护为主。 ”。
专家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
对照福州华林寺大殿用材最大、昂身最长、框架与1013年建成的宁波保国寺大殿十分相似,可以认为是964年建成时的遗物。 也就是说,在国内知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福州华林寺大殿的年代晚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县的五龙庙、平顺县的天台庵、大云院大殿、平遥县的镇国寺大殿,居全国第7位。 就长江以南而言,是最古老的木制建筑。
古代建筑专家、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祁英涛:
福州华林寺大殿能保留至今,加上历代不断的保养维修,其自身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筑史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莫宗江先生:
福州华林寺大殿,殿气魄宏大!
标题:“华林寺大殿:殿小气魄大”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xwzx/1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