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11字,读完约10分钟
不甘心的时候,再欺负对方,对方也会感受到愤怒的攻击性。 因为,善意未必总是得到回报。 衷心表达你的意愿和诉求,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尊重。
虽然不想答应一件事,但还是怯生生地说:“好吧,没关系。”
辛苦帮了别人的忙,还说了这么多,想就这样回去,但他说:“对不起,我没注意。”
亲戚熊孩子弄坏了新买的包,孩子说要赔偿,你压住火说:“不,没关系。 ”。
热情大方懂事的你,终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超级好人。
问题是,你一点也不开心。
一切不满,都源于恐惧。
为什么做自己很难,必须迎合别人吗?
其实,喜悦只是表象。 其背后,有更深的信念。
信念1 :“不依赖别人就活不下去”
收到了网友g的消息。
每次压力大,都会重复同样的梦想。 在梦里,我永远是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被爸爸骂了,“要是再没用,就不要回家,上街睡觉吧! ”。
这是她小时候实际经历的事。
那个北方严冬的傍晚,她爸爸真的把她一个人关在了自己家平房的门口外面。 太阳的一部分沉入地平线,唯一的温暖消失了。
裹着厚厚的棉袄,但手脚冰凉。 又哭又哀,加班回来的妈妈把我带回了家。
虽然画面已经有点模糊,但深深的绝望感依然鲜活地出血。
从那以后,遇到难题,她一定会提出两个想法。
考虑的最好方法是,从父母到老师再到职场领导,都为取悦和取悦权威而努力。
如果能让他们高兴,就不会那么容易扔掉了,不是吗?
于是,听从了父母、老师的教导,从小就全力以赴地参加学校考试,身上开着红灯,高中2年级差点因为青光眼接受手术。
之所以选择对自己没意思的会计专业,只是因为父母认为“女孩子的会计管理很好,工作很轻松稳定”。
工作后,成为国有企业的基层职员,最没有销售能力也最没有地位,经常“自愿”加班到深夜,让别人完成工作。
虽然想得到认可,但看到领导就两腿发软,浑身不舒服,害怕是哪一个词不对而被讨厌。
从小被父母当做“垃圾箱”的孩子们,在人际关系中经常陷入这样的恐慌。
挥之不去的生存危机感,促使他们不顾内心的感情,努力取悦他人。
信念2 :“我很弱,世界很可怕。”
如果从原生家庭得到了很多爱和关怀,你能自信地做自己,摆脱成为“装腔作势者”的命运吗?
一个女孩说:“人心太多太复杂,害怕受到伤害。”
她是父母掌上明珠,坐在宠爱万千的小公主身上。 但是,被严密保护,狭窄的“安全区”也被划定: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你乖乖呆在家里就行了。
人生的头28年,她就是这样做的。 从幼儿园到就业,我一直都在同一个城市,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晚上8点之前必须回家。
稍微“跨越”一下,就要面对父母的沉痛谴责。 “我们都是为你好。 你为什么这么不擅长呢! ”。
虽然我也想一个人住,但是一个人住好像很可怕。 被坏人盯上、被房东欺压、被附近的人骚扰、半夜生病没有得到照顾…这样的悲剧在信息中太多了。
她“乖孩子”取悦父母,“安全区”中极其有限的朋友和家人。 因为他们是她的世界。 只有在这个小世界里循规蹈矩,才能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作为易碎物品受到保护的孩子,长大后也有为自己寻求“监护人”的习性。
这很容易在照顾他们的同时,吸引有控制欲的朋友、伙伴和权威人士,然后向他们百依百顺地寻求庇护。
100%安心的生活就是牺牲自己和自由。
信念三:“除了努力取悦他们之外,别无选择”
想要解决父母矛盾的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我再努力一点,父母就不会吵架了。
闺蜜小川成为家里的“粘合剂”,致力于修复父母之间岌岌可危的关系。
因为她的父母真的忍耐了20多年。 在这期间,双方都经历过外遇,但还是维持着“家”的壳。
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她放弃了作为孩子的需要。
三岁开始就被夸奖懂事,记忆中几乎没有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过,害怕不听话惹父母生气,这个家彻底崩溃了。
她还是放弃了自己的边界,无怨无悔地满足了父母的期望,满足了他们。 消遣是一种自我防卫行为,为她守护表面上的岁月而安静。
长大后小川也受不了紧张感,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还是谁都不知道是谁的微信群,只要别人在摩擦,她都会本能地收紧身体,害怕内心,讨好吵架的双方,试图让他们休战。
如果不小心冒犯了谁,成为对方的攻击对象,她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解释,并道歉。 无论多么懊悔,无论是非,都要逃离这个可怕的噩梦,回到和平与安全中。
想成为“粘合剂”的孩子,必须经过“自我消灭”的过程,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角度,极力迎合他人,以免引起周围环境的冲突。
这种感觉太轻太重了。 因为放弃了自己的极限,所以整个人软绵绵的,迷茫无助,太在意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别人,背负着别人肩上的重担,很难前进。
她们往往成为别人出气筒和欺凌的对象。 毕竟,攻击没有脾气、没有边界的人是最不需要承担风险的。
人际关系中,最枯竭的能源是什么?
我听过很多次这样的话。 “无论如何都想迎合别人,我真的没用。”
喜悦会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另一方面,忙着满足别人的时候,必然没空,压抑、无视、否定、压抑自己的情绪和诉求。
就像同一条河一样,上游早就枯竭了,下游还被过度采用。 收支如此不平衡,当然很难维持。
而且,被取悦的人最困难的是,诚实地向他人求助,让他们来往于关系中的能量和感情,自由地流动。
不能求助的第一个理由是害怕接触被抛弃在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我提出了太多要求,别人会生气离开。
我不懂事就一个人
有这么多控诉是不对的,令人讨厌。
如果不接受感情和诉求,就不容易迅速发展依恋。 他们可以承担很多责任,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经常与感情表达和接受挂钩。
这就是为什么“好人”们常常不能很好地解决亲密关系的原因。
第二个理由是对罪恶感的反抗。 如果给别人添麻烦的话,我是坏人。
将他人的诉求放在首位,在全力满足的同时,“向他人求助”被定义为“不好”的行为。
所以,厌恶地背负别人扔过来的东西时,表面上和和气气,但心里已经充满了不满:为什么总是呼唤我? 为什么我必须追求完整?
当然,用“以和为贵”“不要在意,多付出”的大道理来搪塞自己也是可以的,但你心里知道答案。
如果没有勇气直接说“不”,内心的反抗很可能会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出现。
比如,犯了一点莫名其妙的错误,要弄清楚半天能做好的事件,拖一个星期。 但是,这些隐藏的被动攻击,会激怒对方,引起不满和冲突。
最终的结果只是吃力不讨好。
人际关系中,最耗尽精力的状态是不能让自己变直。
为了取悦他人,为难自己,成为不惹人讨厌的“好人”,宁死也不愿求助。
出了“讨好者”的笼子,有那些路径吗?
喜悦可能会导致强迫症。 即使知道没有必要也停不下来。
要改变这种状态,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回自己。
有以下三种方法。
从“道”的层面到“术”的层面,打破“喜好者模式”。
执着于“取悦他人”本质上回避了内在的矛盾和痛苦。
因此,当别人有不合理的要求想要拒绝却觉得“这样不好”时,请先停下来反省一个问题。
如果不满足这个要求,我会面临什么样的痛点?
“如果满足不了ta,我就会被抛弃”、“世界很可怕,会变成敌人,我会死”,还是“别人不高兴,证明我没用”?
可以利用这一刻的感情体验,找到痛处。
我们的感情反应是分层的,从外面开始依次是愤怒、受伤、恐惧。 通过愤怒和受伤,可以感受到更深的恐惧。
回到内心的创伤,看看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治疗才真正开始。 疼痛就是疼痛,既不正确也不坏,不需要苛责和评价。
当你意识到恐惧时,你可以和你内在的孩子表达信息。
请安静,闭上眼睛,想象你的心中住着一个婴儿。 ta现在是什么样子? 处于什么样的环境? 心情怎么样
看看这些图像,问问ta吧。 怎样才能让ta感觉好呢? 然后,用ta喜欢的方法安抚和照顾ta。
他看到的内在的孩子形象是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穿着破烂的衣服,蜷缩在阴暗的墙角,小心翼翼地向他微笑,曾被他说过害怕被讨厌。
他是一个出人头地的男人,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创业,但在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成为了升天的事业。
他重看人脉关系,多次过度退让,被最亲密的伴侣诈骗陷害,损失惨重,濒临监狱灾难。
他内在的孩子想得到别人的欢心,即使在他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成功者之后,在解决人际关系时,还是像乞丐一样低人一等。
虽然明白道理,但事情到了现在还是老样子。
因为我们有很强的惯性。 即使知道防身之术,但遇到真正持刀歹徒时,很多人都会直接吓傻,不知所措。
要摆脱“讨好者”的纠葛,除了深度治疗外,还必须学会吸取信息表达的妙手。
第一个妙计是“适当延迟”。
怎么也不能说“不”,而是说“现在/今天不行。 过一会儿再说可以吗? ”。 这样的小延迟至少可以争取一些时间和空之间,不需要马上做出响应。
第二个妙计是“提出折中方案”。
例如,同事要求制作较长的统计表时,请确认“可以帮忙,但只能做一部分”的分界线。
最后,也可以用“温柔但坚定”的手。
从头到尾,没有攻击对方,没有混乱,笑着守住了底线。 “我很理解你,但我不能帮助你。 ”。
多使用这些实用的信息表达妙手,拒绝就变得容易了。
一位来访者高兴地向我学习成为“坏人”之后,生活变得简单而快乐。 不再想取悦所有人,从人缘到桃花,反而盛行了。
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品质不是“完美”,而是“诚实”。
不甘心的时候,再欺负对方,对方也会感受到愤怒的攻击性。 因为,善意未必总是得到回报。
衷心表达你的意愿和诉求,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尊重。
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本女性(微博)
标题:“最伤人的婚姻,莫过于你总是软弱可欺!”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fzyl/1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