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在画神像。
福州晚报记者翁宇民/文陈暖/摄影
古城福州因其丰富的民间信俗文化,曾被形容为半城烟花半城仙。 民间信俗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维系海峡两岸民众感情的重要纽带。 7月上旬,福建省两地百余名青年云集云端,通过直播连接方法,交流探讨信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51万多网民在直播平台观看了该活动。 在这场直播中,为网民们讲述福州神像文化内涵的是80后的李真。
心中有神仙画像
作为福州非遗李道环神像画的第四代传承人,李真心有着细节丰富严谨的神仙画像:三十六护法,谁脸蓝,谁脸红? 各自都有什么法器? 得到各自的悲喜吗? 福州人供奉的照天君为什么有中年的样子也有老年的样子? 闽东地区的炉灶像和闽南地区的炉灶像有什么不同?
我们从小熟悉的神明,仔细调查一下,似乎对他们一无所知。 但对李真来说,这些都是他可以转手的常识。 过去,李真的父亲李连通对来求画的信徒的问答感到困惑。 现在李连通只是经常喝茶,偶尔下手,儿子李真一个人。
李真说,众神的眉眼、衣着、神的态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也是人们不混淆关公形象的理由,并不是观音不清晰。 但是,去各个地方的话,神明的形状大多存在地域差异。 比如福州的灶君,人们的习性都是画胡子的,但是闽南地区的灶君不需要白的。 这是因为在画画的时候,只有很好地了解这些文化的差异,才能使信徒信服。 李真脑中的神像图鉴,是30年浸淫的功夫。 从6岁开始,李真就在祖父和父亲的身边,看着他们画神像、画画、拿笔学习,这就是家学。
以前流传下来的对儒家文化的钻研,也给李真带来了一点艺术之外的乐趣。 他看电影作品,总是能有不同的立场。 他在谈到神仙造型时说,1986年版《西游记》最严格,古装人物是张艺谋导演最讲究的。
神像百年不褪色的秘密
2009年和年,媒体报道称,在民间发现了台江三捷河畔法师亭、晋安桂香街康山庙的壁画。 这些壁画一百多年来依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据追踪,这些壁画都出自李道环之手。
李道环是谁? 《台江区志》中李道环(住在横街)描绘的众神,如王爷、判官、无常、皂隶,个个形神兼备,威不丑,而且画中马、马夫、肥皂角色、大班齐全,彝 福州市很多神殿和胡同的墙上画着众神的画,其笔很多。
李道环是李真太爷爷,住在清同治年间。 继承了一百多年谱系,来到李真这里也只经历了四代。 在各世代之间,这是父亲和孩子的传话。
据李真曝称,他爷爷画的众神画之所以百年不褪色,是因为颜料的来源是矿石。 但是矿石颜料是神像不会变色的物理原因,另一个重要的人是经验。 画画时,他们根据画底不同,根据画纸、棉布、灰壁等调整不同的颜料配方。 另外,还必须考虑神像画的放置位置(有无阳光直射、周围的温湿度等)。
所以,即使现代有更方便的化工颜料,李真使用矿石研磨自制颜料,画画也遵循古法,十多道工序决不会节约。
李真的神道画作品。
神像画的文化价值[/s2/]
记者从相关资料中获悉,李道环神像画历史悠久,优势突出,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利用宗教主题的素材营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表现画家自身的审美观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文化史料研究和艺术传承方面,为佛教史、道教史、信仰民俗、中国古代服装等多个行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神仙画中所蕴含的三教一体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绘画艺术特色,对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性以及古代美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现代绘画传承和艺术创作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据说神像画制作技艺繁杂,学艺期长,现在整体的传承处于相对削弱的状态。 像李真这样从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回到以前流传下来的领域的年轻人是凤毛麟角。 比父辈更有特色的是,李真了解网络传播,擅长理论总结。 但是因为没有助手,他几乎不能休息完订单,早上8点到画室,晚上90点才离开,上班超过了9、6。
现在,李真的作品不仅遍布福州和周边地区,还遍布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华侨信徒们为他定做神像,追求来自故乡的信仰力量。
也许是整天埋头画画的缘故,今年36岁的李真看起来比同龄人更老练。 除了神像画的文化意义外,他不太解释自己继承这个职业的理由。 实际上不需要说明。 热闹的横町儿子是父亲上的课,是以前传入信俗文化的静水深流,承载着老福州千百年的动人神采。
标题:闽讯:福州80后李真:守护百年“神采飞扬”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xwzx/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