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79字,读完约5分钟
郑祥霖正在做龙灯中的领导(回答者的供给图)。
东南网8月6日日报(本网记者冯川叶)在中国,灯是浪漫温柔的东西。 那是等待,也是祝福。 花灯是从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民间工艺品。 福州南后街的花灯始于宋朝,盛于明清。 在多个老一辈的童年记忆中,元宵食夜是灯海,是孩子狂欢的夜晚。
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技术省级代表传承人郑祥霖出生于花灯世家,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花灯制作。 他是福建省第一个省级无形遗产的代表传承人。 每年的七、八月,本来是花灯开工的季节。 此时,花灯艺人们纷纷忙碌起来,开始准备用花灯制作的竹子。 但是,近年花灯开工季节的郑祥霖表现出了一点空闲。 除了一年一两个龙灯以外,几乎没有其他订单。
/ S2/]灯王的绝活和自信
前几天,郑师傅接到特别订单,点了两个鲤鱼花灯雏形。 订单的主人是从广东来的女儿。 这姑娘从事文创领域,她听说福州有花灯高手,能把花灯做得很精致,但很棒。 于是,不离开千里,慕名而来。 女儿简述了制作意图后,郑祥霖立刻做了一个简单的骨架。 女儿一看,尖叫得很精巧。 这个骨骼看起来很简单,但形状很敏捷,鲤鱼摇尾巴,栩栩如生。
2007年社区举行了第一届花灯比赛,郑祥霖凭借三花走马灯一举获得灯王称号。 这个三花走马灯高1米2,底座是莲花形状,中央是走马灯,上端是梅花形状,灯的形状被玻璃丝覆盖着,整个灯看起来很精巧,很气派。
郑祥霖的家里挂着各种手工制作的花灯骨架。 (东南网记者冯川叶摄)
花灯制作包括图纸设计、塑形、构架、涂布、画画、上色、粉刷等7个主要步骤。 每个过程都非常多和复杂,最难的是制作过程,没有可以参照的图纸,全靠工匠的记忆和技术。
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难的灯。 郑师傅的花灯和其他人不同,比如他的莲花灯,即使刮风下雨,花瓣也不会倒。 虽然年龄已过古稀,但郑师傅仍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 在郑师傅眼里,只要对方能设计好样子,自己一定能照做。 这种自信来源于福州对花灯的喜爱和双手对岁月的认识。 即使制作了60多年的花灯,郑师傅也在不断改善。 比如龙灯,以前的龙背很平,但他改良后背变宽了,龙变得更生动,出去了。 2008年,他将福州另一个非遗留项目软木画制作技术用于花灯的创新,制作的花灯比以前流传下来更立体了。
记忆中的南后街灯潮
往年7月,郑师傅一家忙着做花灯。 因为要开始准备竹子等材料。 经过一个冬天,竹虫冻死了,也避免了春天雨季的潮湿。 此时的竹子坚韧、结实,在家晾晒了近一年,直到元宵节,都不淋湿。 过中秋节,就动手做灯笼。
20世纪80年代,一到正月,花灯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 谁的花灯更漂亮,谁的花灯更精致,都是孩子们相互竞争的东西。 为了制作精巧的花灯,工匠也想尽了一切办法,设计和制作出越来越美丽、快乐的灯。
生动的领导者(回答者的提供图)
在郑先生的记忆中,鼎盛时期整个南后街的商店都充满了花灯,约有数万盏花灯在出售。 以前,我们制作最多的是孩子手中的普通民俗花灯,如莲花灯、状元骑马灯等。 光是我们一家人,这样的灯一年就必须做一万个以上。 与过去的辉煌相比,现在手中的花灯似乎很沉默。 南后街改造后,郑师傅把店搬到了自己家。 和以前的门前告别了。 这就是郑祥霖闲下来的原因。
当务之急是让民俗文化热腾腾
郑祥霖为进入花灯艺的校园民俗传承活动而准备的花灯。 (回答者的图)
除了偶尔接到订单外,现在郑祥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花灯的传承上。 郑祥霖表示,当务之急是继承福州的民俗文化,让下一代了解旧福州的习俗,保存旧福州的生活习俗。 只要这些古老习俗继续下去,花灯艺就会自然复兴。
第一是民俗文化越来越被遗忘,花灯的市场诉求减少。 郑祥霖说,因为灯在福州语中和丁同音,有添丁的意思。 所以,按照旧福州的习俗,正月给在老家出嫁的女儿送花灯,初年给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橘灯,第二年给宝宝送盆灯。 现在送灯的习俗逐渐弱化,有些家庭直接用红包等方法代替。 很多年轻人不太了解关灯的习惯。
除此之外,动画塑料灯,以及批量生产的各种小灯笼,也强烈冲击着手工花灯的市场。 在市场的冲击下,许多花灯艺人逐渐放弃了本职工作。 即使是郑师傅这样的花灯世家,现在也只有他和一个哥哥很牢固。
郑祥霖(后排中)和小弟子们(回答者提供图)
从几年前开始,郑祥霖就带着花灯这种非遗技艺进入校园,在福州鼓楼区第五中心小学担任花灯老师,每周给孩子们上花灯课。
孩子们在向来宾讲解花灯。 (回答者的图)
我发现孩子们对花灯感兴趣,很多高中的孩子来听花灯课,教我制作花灯。 花灯课在三、四年级开设,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对花灯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即使现在不继续上课,如果遇到郑祥霖,也要告诉我。 除了花灯课之外,鼓楼区第五中心小学还在元宵节前后举办了花灯展。 展示的花灯都是孩子们在郑祥霖的指导下自己制作的,孩子们自己负责解释。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在丰富的活动中,孩子们更了解福州的民俗文化,更热爱家乡。 郑祥霖说,如果民俗被记住,制作花灯的技术就不会消失。 即使是不会的人,也要多学习,掌握妙手并好好干。
标题:闽讯:传承民俗文化 点亮“失落”的福州花灯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xwzx/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