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专门分装采集的海水样品。 记者张笑雪摄影

福州日报记者张笑雪

每年4月至6月是福州海域赤潮的高发期。 最近,随着海区水温的升高,赤潮的发生概率增高。 如何密切监测赤潮,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市海洋渔业技术中心的潮汐者已经在海上忙碌起来了。

前几天,记者上午7点赶到连江黄岐半岛奇达村码头,与前一天进入渔村的技术人员汇合。 大小监视设备被运到渔船后,我们随船驶向大海,开始了追踪烈日赤潮的旅程。

保障舌尖的安全

从船上远望,一面是群山,一面是碧海蓝天,市海洋渔业技术中心的高工李正华无法欣赏眼前美丽的景色。 从上船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忙碌地准备采样。

为什么要监视赤潮? 赤潮到底有那些危害? 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正华生动地来了。 赤潮是海洋中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炸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发生后,大片海域呈现红色、褐色等颜色,给周边海水养殖业和渔业造成损失。

闽讯:烈日下 这群乘风破浪的“弄潮者”

赤潮发生后,不仅仅有少量鱼类死亡,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中也有贝类堆积的。 如果这些贝类不慎食用,会引起人体中毒。 据李正华介绍,迄今为止福州海域今年整体状况良好,海面未发生大面积赤潮。

去年夏天,监测赤潮来袭,市海洋渔业技术中心立即报告,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 渔民们连夜将养殖的鲍鱼网箱下沉到距离海面4米以下,成功避免了浮游赤潮藻类的入侵。 这不仅造成了养殖户的损失,也有力地保障了海产品的安全。

闽讯:烈日下 这群乘风破浪的“弄潮者”

虽然看起来像是平凡的工作,但却关系到千户舌尖的安全。 李正华这次将和同事一起前往6个监测点,对海水进行采样。

在甲板上与烈日较量

上午8点左右,太阳越来越大,大家都穿着防晒霜。 由于采样工作必须在船的两侧取水,李正华和同事无法进入船舱避暑,只能与烈日正面较量。

今天甲板还是水泥板,如果是铁板的话,我们就变成&lsquo了。 铁板烧。 一起出海的技术人员郑启旺说,在海里衣服几乎没有被汗水浸湿过,一出汗就被太阳蒸发了,出海回来后,后背的衣服总是结着硬盐,很有趣。

每年4月至6月是赤潮的高发期,一周不打两次出海采样雷。 虽然这期间高温酷暑很多,但是比起刮风下雨的坏天气,他们更想冒强日照。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强烈提醒出海的人避开恶劣的天气。 你知道为什么早上出海吗? 的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翁蓂洲告诉记者,海上天气情况无法预测,根据当地渔民的经验,晴天上午通常风平浪静,到了下午海面情况变多变得杂乱无章。 为了确保出海安全,监控人员通常在出海前的晚上住在渔村,确保第二天一早出海。

闽讯:烈日下 这群乘风破浪的“弄潮者”

大海空气好,乘风破浪的感觉也很好。 对下班后偶尔去海边的李正华来说,乐观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话音未落,突然刮起大风,海水洒在他的眼镜上,他眯起眼睛,继续埋头分装海水样本。

17年出海500次

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渔船来到了最后的采样点。 李正华走到船旁,熟练地将取水玻璃罐放入海水中,将海水取回来后,马上制作了海水样本。 郑启旺将采集到的浮游生物的拖网放入大盆中,用水持续冲洗,采集了附着的生物样本。

闽讯:烈日下 这群乘风破浪的“弄潮者”

取水、制样、冲洗… … 这样循环往复的员工李正华今年做了20次。 大学毕业后,他成了红潮追踪者。 这次追踪是17年。 17年来,他在赤潮监测第一线,始终坚守着福州海面往返的定点养殖监测区,出海采样500多次。

17年来,实验室检测设备多次更新,但海上采样的基础工作仍需人工进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重视,本来半个月出海一次的频率,到现在每周加密两次。

目前,市海洋渔业技术中心在连江要点养殖监测区共安排8个车站,为振动鲍鱼1号、振动鱼1号等养殖平台及其他渔业生产提供赤潮监测服务。

看! 出盐了。 临近中午,在3个多小时内,李正华和同事顺利完成了连江黄岐半岛附近的6点海水采样。 此前一直忙于制作海水样品,此时,李正华发现,此前未被擦掉的眼镜镜片的海水正在结晶。 在潮人的笑声中,渔船驶向港湾。

标题:闽讯:烈日下 这群乘风破浪的“弄潮者”

地址:http://www.fangcetianxia.cn/xwzx/1350.html